Welcome to Wikipedia (Bookshelf)/2013 edition/text

From Outreach Wiki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is a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page Welcome to Wikipedia (Bookshelf)/2013 edition/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is 99% complete.

To produce a print version in your language, please see the localization guide for Editing Wikipedia.

See also: wikisource:Editing Wikipedia
最终版本

p. 1: Front cover

Concept: A Wikipedia editor (TBD)'s photograph accompanies the entire brochure and offers guidance and explains concepts. This editor should be a local community member from the language Wikipedia in which the brochure is translated (so an English Wikipedian for English, an Arabic Wikipedian for Arabic, etc.).

如何編輯維基百科

編輯線上百科全書的寫作技巧指引手冊

我從2004年起,開始加入維基百科。我想要貢獻,是因為我喜歡協助他人,替全世界創建一個開放、可靠的參考來源。我很高興能夠幫助你了解貢獻資料給維基百科的方式,如此一來你便能夠增添自身所知所學,讓維基百科越來越好。


Note: reason for contributing can change based on which editor we use's actual reasons for contributing.

p. 2: Intro (inside cover)

想像看看,世界上每一個人, 都能自由存取全人類知識的總資料庫 --那就是我們的使命。

以上所描述的,便是維基百科以及其他維基媒體計畫的願景。自2001年起,全世界各地志工便為了這個願景開始合作。集結全人類知識的總資料庫,需要來自各方人士的知識--當然也需要你的!

你將會了解:

這本手冊將會帶你走過一次編寫維基百科的完整過程,讓你能夠開放自由地分享你具有的知識。你會發現下面這些問題的答案--

  • 維基百科是什麼?
  • 它具體是怎麼運作的?
  • 如何瀏覽維基百科?
  • 我應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到維基百科上?我又為什麼應該貢獻呢?
  • 有哪些規則,讓維基百科成為可靠的參考資料呢?
  • 如何使用視覺化編輯器(VisualEditor)以及維基語法進行編輯?
  • 一步步編輯維基百科具體過程是什麼?
  • 跟其他編輯志工互動時,要注意哪些禮儀?

捷徑

想知道關於維基百科條目的最新統計內容?只要在搜尋框(如下圖)中輸入WP:STATS,就可以找到。

在維基百科上,「WP:STATS」這串文字稱做捷徑。你可以在搜尋框輸入類似上述文字的捷徑,以進入特定主題的頁面。

本手冊中,特定頁面的捷徑會以下列方式標示 | 捷徑 WP:STATS


p. 3: What is Wikipedia? / free content

維基百科是什麼?

「維基百科」是一部任何人可編輯、自由開放的百科全書。它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共同協作計畫。累積了數百種語言、上百萬頁的文章條目,世界上現在有億萬名固定閱讀維基百科的使用者。

在維基百科上,雖然目前已經存在豐富的資料了,但是很多重要主題的內容仍十分簡陋、甚至有些主題完全沒有相關條目。維基百科必須靠像你一樣的志工參與貢獻,讓最新資訊得以即時更新、擴充仍簡短的「小作品」條目、或是在你熟悉的語言的維基百科之中創建跟某個主題相關的新條目頁。你在維基百科上所作的貢獻將會啟發成百、上千、甚至是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們。

當你在維基百科上進行編輯時,你便加入了一個有著幾千位的「維基百科人(Wikipedians)」所組成的社群。這些人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開放、貢獻到維基百科裡頭。維基百科人的所作所為,是可以改造世界的。然而要真正的完成「全人類知識的總資料庫」的收集任務,日子還要很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也很需要你的協助參與!

你所編寫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將會是開放內容、同時也將成為共享資源。它可能會被人在開放授權的情況下,進行編修或混用。

我為何編輯維基百科

今天,我延續爺爺花費畢生心血的作品。這是一部記錄關於地方史和文化遺產的作品。我和爺爺不同之處在於,我現在擁有爺爺所沒有的好工具--維基百科。

我們想要世界更加的開放、更多人得到教育、同時更加自由。我們想讓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查詢自己想了解的知識。

如果你寫的內容正確且文筆流暢,那麼每天都會有為數眾多的民眾將拜讀到這份作品。(反之,這份作品很快就會消失無蹤。)


pp. 4-5: the Wikipedia interface / navigation

[this two-page spread is a large article screenshot, with callouts highlighting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interface]

瀏覽維基百科頁面

一開始,先來熟悉一下維基百科的介面與導覽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更快上手。在此以英文版本的維基百科作範例,它與中文維基百科之間只有很細微的差異。

特色內容 / Featured content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維基百科之中最精采充實的作品:不論是文章、照片、或其他內容,這些作品都是被維基社群所公認內容通過最高標準之流。

使用說明 / Help

跟其他的條目一樣,使用說明也是由維基百科的志工所編寫。

社群入口 / Community portal

從討論編寫一篇新主題條目到討論編輯方針指引的修訂,社群入口讓你能夠一探維基百科正在發生的大小事。

工具箱 / Tools

這邊有許多顯示一頁面編輯歷史以及其他統計資訊的工具頁

其他語言 / Languages

你可從這連結至此頁面的其他語言,現計有超過280種不同語言的維基。華文目前有中文(簡繁共用)、粵語、閩南語、贛語、吳語、文言文、客家話、閩東語8種。

語言設定 / Language settings

你可以在這邊更改功能表的顯示語言,同時也可設定輸入法的鍵盤配置。

討論 / Talk

每一個頁面都有相對應的討論頁,編輯志工可以在那邊提供評論、建議、討論頁面的變動、或者向其他志工們尋求協助。

編輯 / Edit

很多讀者從來沒注意到這個編輯鈕,然而這可是維基百科頁面之中最重要的功能。點擊頁面右上的編輯鈕來編輯整頁,或者也可以點擊任何一個頁面內部的編輯連結以編輯頁面中的特定段落。

檢視歷史 / View history

一個維基百科條目的編輯歷史,包含這個頁面從被創建起的每一筆編輯記錄。你可以查看是誰在何時變動了哪些內容,也可以比較任意兩個歷史版本的差異。

建立帳戶 / Create account

如果你還沒申請帳戶,可以快來建立一個。有了帳戶之後,你便可以追蹤自己的編修記錄、創建自己的用戶頁、同時也能在其他維基百科志工寫給你訊息或是根據你曾經編寫的內容繼續撰寫時獲得通知。

搜尋 / Search

輸入條目主題或是關鍵字以尋找跟你想找的題目相關的條目頁或其他頁面。你也可以輸入以下捷徑,你也可以在此輸入捷徑,以連接到本手冊中多次提到的各種特殊頁面。| 捷徑 WP:HELP.

p. 6-7: Contributors / ways of contributing /why to contribute

[This page is intended a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variety of ways different people contribute, why they contribute, and the diversity of contributors]

維基百科人都在做什麼

志工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貢獻自己所知。 下列例子具體展現了維基百科的成形過程。

增添文句與參考文獻

歡迎志工新手、回答他們的提問

監視新條目、近期變動的頁面

編輯方針的討論、協助解決編輯爭議

開發維基百科運作所需的開放源碼軟體

上傳照片、為條目增添圖表

複製、編輯條目

指派學生編輯維基百科,同時協助學生們從維基百科教育專案裡頭,習得操作的基本方法

瀏覽各條目、提供改善的建議方向

我為何編輯維基百科

當我有小孩之後,我會想讓他們了解尼泊爾的文化以及豐富的歷史,並且用我們自己的語言來學習--維基百科讓這想像變成可能。

當我搜尋維基百科時,啥都找不到。所以我決定自己來寫一篇條目。至今一共有超過一萬八千人閱讀過我的文章。有人甚至還提供了他們自己的資料和參考來源。

我透過在維基百科上對抗鄉民的破壞而學會如何用英語溝通。


p. 8: Preparing to edit / content rules

準備編輯

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但要遵守一些基本規則。 以下幾個,是編輯維基百科時,請務必遵循的重要原則:

採取中立觀點

所有寫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必須要採取中立觀點來撰寫。條目呈現的立場不能選邊站,反而應該要精確且不偏不倚地描述所有關於相同主題而具備出版為可靠文獻做參考來源的重要觀點。論述或是宣傳類的文章並不適合放入維基百科中。

發表非原創研究

一言以蔽之,維基百科不是用來發表原創想法的地方。相對地,你應該為其他已經在相關主題透過可靠文獻發表的內容做總整理。條目不會包含任何的新創分析,也不應該把各文獻合成描述做綜合擴張推論使結論比各文獻單獨描述的還要廣泛。

尊重著作權與避免抄襲

因為維基百科上所有的內容都採取開放授權,沒有編輯可擁有網站條目內容的著作所有權;所有你貢獻的內容未來都有被編修以及傳播的可能。除了簡短的引用以外,維基百科並不允許複製版權所有的來源資料進來。不論是直接複製或是有些許改寫,抄襲或其他違反著作權的行為會傷害維基百科,也對清理的志工來說十分的消耗時間、精力。編寫維基百科時,務必請用自己的話來撰寫。(公共領域、或是開放授權的內容,在適合的情況下則可以添加進來。)

使用可靠文獻

維基百科上的資訊,必須要使用從可靠文獻中所出版的來源,才能被他人查核。你應該在增添資訊到百科全書時,納入參考來源的相關資訊,這樣才能讓其他人自行查核。對維基百科而言,最可靠的來源是有一定事實查核信用的第三方來源,像是從學術媒體出版的書籍、同行審查的學術期刊、以及國際性的報紙。你應該要使用呈現重大觀點的參考來源,而不是零星或是邊緣性的論述。請嘗試針對你想撰寫的主題,尋找身邊擁有的最完整、最可靠的參考文獻。

迴避利益衝突

如果針對特定主題有利益衝突的狀況--像是你屬於公司雇員或是你有參與相關組織活動--你應該避免編輯相關的主題條目。

為了確保維基百科對讀者而言是可靠、有用的,我們在這些年來發展出上述編輯維基百科的方針與原則。

P. 9 Encyclopedic Writing Style

百科全書的體例?

增添維基百科新內容時,使用百科全書體例以及採取正式的語氣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不同於論文、議論、或是表達意見的寫作方式,寫作維基百科條目時應該採用平白、只見事實的寫作方式。 下列便是在用百科全書體例撰寫時應該避免及採取的地方。

不適當的體例

大英百科全書和百科全書的未來

大英百科全書雖然在歷史上享譽盛名、舉足輕重,但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力已經漸趨薄弱。相對而言,多數的專家都同意,百科全書的未來型態,將是維基百科以及其他相似型態的百科為主流,集結你我一般的網路鄉民所編寫的知識而成。諷刺的是,雖然大英百科深遠的影響著創立且持續發展維基百科的人,像是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等新一代無畏困難的非專職百科全書編纂者,不過它近年來全以守舊的錯誤方式創建和傳遞知識:由上而下的管控、不負責任的守門人決定內容有無刊載的價值、版權限制、以及只有富人付得起的高昂價格,再加上現在大英百科網站置入的廣告也妨礙內容的可靠性和可讀性。

應避免:

不要建立論文式的條目或段落標題。

不要用辯論的正反式論點來整理內容。

不要使用模稜兩可的語氣(像是「大多數專家同意」或是「有人認為」)。

不要使用在地方言、口語或是俚語。

不要使用過度修飾的語氣(像是「非常」、「出乎意料地」、或「無懼無畏」)。

不要寫進個人的意見。

不要使用過於複雜的語言或句型結構。
適當的體例

自1990年代初,大英百科全書便開始面臨數位資訊文獻的挑戰。前任編輯華特·亞斯特 (Walter Yust) 首度系統性分析大英百科的問題,並指出改進之道:「在自然科學、科技、政治、文化和現代歷史等知識快速更新的領域,大英百科得努力與時俱進 [1] 」。雖然大英百科現在能夠以多媒體形式或是網路等多元的管道取得,但是其地位也不停的被像是維基百科一類的其他線上百科所挑戰 [2]

應使用:

使用清楚易懂的語言

簡明扼要

引經據典來支持事實主張

具體點明各相關人物之間所持有的不同觀點

除了歸納某一明確的參考來源之外,不要直接歸納結論

p. 10: VisualEditor / structure of an article

[This page and the following page show edit mode for the same article in VisualEditor and wikitext, respectively. The VisualEditor side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of a typical article, while the wikitext side shows the wikicode syntax for typical page elements.

以視覺化編輯器進行編輯

透過視覺化編輯器(VisualEditor),你在編輯時馬上就能夠看到頁面在編修後的顯示效果,所以能讓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格式而更專注於內容的修訂。只要反白你想要修改的地方,就可以進行編輯了。

編輯工具列 / Editing toolbar

在編輯模式下,這個工具列能讓你添增排版、參考來源、圖片、或被稱作模版的特殊頁面(又稱資訊框,常出現在許多條目頁的最開始)當你編輯完成後,按下「保存編輯」按鈕即可。

導言 / Lead section

定義條目主題的第一段文句,導言段落是給全文一個定義,重點提示全篇文章主要論點。這也是文章中唯一沒有標題項目的段落。

圖片 / Images

開放授權的圖片或其他類型的多媒體檔案,可以從維基共享資源添增多媒體資訊到維基百科。

引用 / Citations

條目主文中的內文腳注是用作說明文句中的資訊是從何處而來。腳注的細節出現在文末的參考來源段落。

模版 / Templates

模版就是可重複使用的物件,可用模版來標準化呈現格式資料、插入像是橫幅一類警告讀者條目有問題等功用。

條目主文 / Body of the article

標題(有時也會用子標題)將條目切割成幾塊章節,分標題也幫助目錄自動生成。通常各章節代表著關於此主題的不同切入點,透過章節,讀者可跳往他們有興趣的資訊上。

附錄及腳注 / Appendices and footnotes

在條目主文之後,會跟著幾段附加的資訊,像是其他相關的維基百科條目(「參見 / 相關條目 / See also」),包含腳註所使用文獻的詳細資料(「參考來源 / Reference」),以及讀者可參考的其他網站資源列表(「外部連結 / External links」)。

p. 11: Wiki markup

[This page consists of a simplified and excerpted version of the wiki markup for the same article as on the facing page. Most of the content is blurred out, but the example elements of markup are not. Callouts explain the most import markup syntax.]

以維基語法進行編輯

維基語法是最原始編輯維基百科的方法(在少數瀏覽器上,也是唯一支援的編輯方式)。如果你知道維基語法的運作方式,使用它能夠讓你精確掌握頁面的內容與外觀。下列圖例是部分基礎的維基語法的解說。歡迎比較看看維基語法與視覺化編輯器之間有哪些類似的元素。

圖片 / Image

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的照片之檔名前後加上兩個中括弧,便可以將它插入到百科頁面中。請用水豎線來區隔控制圖片呈現方式的各參數。最常見的圖片呈現會用上兩個參數:「thumb」會把圖片用標準的縮略圖方式顯示,圖說參數則可以在圖片下方顯示解說文字。使用範例

[[File:範例檔案.jpg|thumb|解說文字]]

粗體 / Bold

將三個半型的引用號放在文字的前後,可以讓這段文字變成粗體。條目主題常常會在文章第一句用粗體標示起來。

'''粗體文字'''

引用 / Citation

引用的起始標籤與閉合標籤是用來標示參考文獻的詳細資料。這個語法會讓條目中有引用標籤的位置顯示上標的自動編號,而對應編號的腳註則會在參考來源章節之中顯示引用標籤中的資訊。

<ref> 參考文獻文字 </ref>

站內連結 / Internal link

在一詞彙前後加上兩個中括弧,將會創建到以此詞彙命名的條目頁之超連結。在條目頁名之後加上一條豎線,再寫一段文字,可以讓顯示於閱讀條目的畫面上改用後面那串文字顯示站內連結。

[[條目名稱|顯示連結文字]]

斜體 / Italic

將兩個半型的引用號放在一段文字的前後,可以讓這段文字成為斜體。

''斜體文字''

標題 / Heading

在文字前後各加上兩個等號,可以讓文字顯示成標題。前後各加上三個等號則可以讓文字顯示圍子標題。

==標題==

模版 / Template

兩個大括弧則是給模版使用,模版是可以在不同用途中重複使用的維基頁面模組。在起始大括弧旁請寫上此模版的名稱。豎線之後可以寫上相關參數,這些參數是可更改模版的運作或顯示的內容,讓模版更符合需求。

{{模版名稱|參數}}

參考來源 / References

參考來源標籤(也可用另一個相同用途的模版替換)用來標示腳註的詳細資料應該在文章何處出現,通常參考來源的章節會是以「註解 / Notes」或是「參考來源 / References」來命名。

<references />

外部連結 / External link

使用一個起始中括弧,中間先輸入網址、半型空白、顯示文字,最後再用閉合中括弧結束,這樣就可以用維基語法表示一般的超連結了。一般而言,這僅止於用在腳註或是「外部連結」的章節之中。

[http://www.example.com 顯示文字]

分類 / Category

在條目的最後面,用前後各兩個中括弧夾住一段用「分類:」開頭的字串,這樣就可以把此條目標示成特定的分類了。標示分類能夠讓維基百科的條目組織為相關的知識群組。

[[分類:某類別]]

欲查詢更多維基語法的說明資料,可參考19頁的速查表,或是前往參考頁面| 捷徑 幫助:編輯頁面

pp. 12-13: Adding content, step by step

增添內容步驟示範

下列圖片展示了編輯志工如何增添新的資訊到「Penny Cyclopaedia」的條目頁之中。

條目頁編輯前...

...條目頁編輯後已保存

下圖展示了編輯志工如何為條目增添資訊、以及過程中所使用的維基語法。照著這些步驟,你也能為維基百科增添內容!

第1步:挑選一個你想要編寫的主題。

第2步:為這個主題找到跟現在維基百科條目頁上已經整理的引用比起來,還要可靠的一份參考文獻。

第3步:接下來好玩的來了。點擊頁面右上角的編輯 (Edit) 鈕!

第4步:把現在還沒寫進來的加上去。用上你找到的參考文獻,以自己的話整理你認為應該補充的資訊。

第5步:在你新添增的段落或文字之後,補上參考來源的腳註。不論你使用維基語法或視覺化編輯器,在編輯工具列都可以找到「'引用 / Cite'」的按鈕,點擊此鈕就可以引用你找到的參考來源到條目中。

第6步:在「'編輯摘要 / edit summary'」的欄位中,請簡短的說明你這次編輯了什麼。

(若是視覺化編輯器,在你點擊了儲存頁面後,才會要求你輸入編輯摘要。)編輯摘要讓其他編輯志工了解你完成的工作事項。

第7步:現在是時候儲存變更了。記得務必要點擊儲存頁面。

別擔心你編寫的資訊有誤,如果發覺輸入的內容有問題,你可以做出新修正,或是回復到文章前一次的修訂版本。

p. 14: Interacting / user pages / user talk

用戶頁與討論頁

除了條目頁之外,維基百科還有其他不同用途的頁面。在編輯的同時,你也可以試試看來創建自己的用戶頁 (User page),讓其他人也能夠認識你。

在你登入之後,頁面右上角可以看到你的用戶名,點擊這個用戶名,就能夠進入你的用戶頁。如果你點選的頁面是個還沒被創建的空頁面,像是你還沒有創建的用戶頁,這個連結會顯示為紅色字體,而非一般常見的藍色字體。

如果你在這些紅色字詞的其中一條,點擊了創建鈕,你就可以開始編輯空頁面。用戶頁可以讓人來編寫關於你自己的一個頁面,讓其他的維基志工可以理解你是誰、你對什麼有興趣。要分享多少的個人資訊,完全看你自己想分享多少。

當你點擊了儲存頁面後,那塊紅色的連結就會轉成藍色的了!

除了用戶頁外,你還有自己的用戶討論頁,維基百科上的其他編輯志工可以透過此頁面寫信給你。如果你想要聯絡維基百科上其他的編輯志工,你可以選取他們的用戶討論頁後,在討論頁最末端留下新訊息。

在用戶討論頁上,記得要簽名;選取編輯工具列裡頭的簽名鈕,這樣一來將會在游標處插入四個波浪號 (Shangkuanlc (talk) 08:22, 25 June 2014 (UTC)),這個特殊的維基語法,可以讓你自動插入留言時的日期、時間、以及你的用戶名。[reply]

這個在編輯工具列上的圖示,便是簽名鈕


p. 15: article talk / etiquette

跟維基社群互動

每個條目頁都有其專屬的討論頁。這些討論頁能夠拿來提供條目編輯者修改建議、提供更多參考文獻、點出條目的盲點、或是拿來討論編輯志工間對內容的爭議。

看,有個新通知! 這些通知會出現的時機,是在有人提到你的用戶名、感謝你的編輯、或有人在你的用戶討論頁上發佈訊息的時候。

與維基的社群成員討論時,注意在維基百科上討論請心懷敬意、文明待人。就算你不同意他人的看法,仍應該秉持著善意推定來應對其他的編輯志工。絕大部分的志工目標,目標都跟你一樣:讓維基百科變得更棒。討論請著重於整體內容的修訂,而非計較個人的貢獻。

p. 16 mobile editing

行動編輯

除了傳統的電腦版介面之外,維基百科也開發了新型的行動版介面,讓你使用手機或平板也能夠編輯與閱讀維基百科。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連結到維基百科,並且登入帳號,即可開始使用。

顯示或隱藏選單項目

編輯頁面

上傳與新增圖片

將此頁面加入到你自己的監視列表

檢查自己的通知

我為何編輯維基百科

知道能為大我貢獻,讓我精力充沛。

這一邊,是許多有錢有權的大財團。他們想要讓網路變成刺激消費的媒介:購物商城配上互動式電視。另外一邊,是許多的平民百姓。他們相信網路是改變世界的起點。

沒有人不閱讀維基百科。如果有人想要學點東西,他們總是會先從維基百科開始。我知道我有幫了點忙,或者幫了很多的忙。這種助人的感覺是我最大的動力。


p. 17 more about English Wikipedia

[The idea is that this is a page with a pretty simple layout that can be rewritten for each language to highlight whatever is important for that version of Wikipedia that isn't already covered.)

更多關於中文維基百科的資訊

各語言的維基百科都略有各自不同的風貌(儘管也有許多的共通點)。下列讀物尤其能夠幫助你更深入了解中文維基百科的迷人樣貌。

創建你的第一篇條目

在中文維基百科開始撰寫第一篇條目--而且確保它不會被人刪除--這需要一點技巧。想完整了解怎麼創建自己的第一篇條目,詳見 | 捷徑 WP:1ST

維基會訊

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於2014年1月起,以每月出刊的頻率,摘錄其他媒體或自行撰寫關於維基的相關最新資訊。目前每期會包含四個面向有(一)協會動態(二)世界各地維基組織或社群動態(三)中文維基媒體社群動態(四)台灣社群動態或聚會,詳見 | 捷徑 WP:WMTW-News

上傳非自由授權圖片

通常只有自由授權或公眾領域的圖片才能夠在維基百科的條目頁中使用,而且這些圖片都應該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 (commons.wikimedia.org)。不過,少部分非自由授權圖片是允許出現在中文維基百科上的,只要這些圖片有遵守合理使用的規範,目前在中文維基百科上的相關討論可見 | 捷徑 WP:NONFREE 。像是音樂專輯的封面等版權所有圖片,務必要依照維基百科上的明確規範來使用,否則這些資料會被編輯志工刪除。

維基百科專題

維基百科專題委員會是聚集對於各類不同主題有興趣的編輯志工,他們自行成立針對特定專題的委員會,透過撰寫維基百科相關條目,分享彼此對於特定領域的知識與熱情。請參見 | 捷徑 WP:PROJDIR 來查閱目前已經成立的專題頁面,並且歡迎加入既有專題,與志趣相同的維基人們共同協作。

[WikiProject Directory image]

條目質量評級

為了評估條目的重要程度與內容品質,中文維基百科的專題計畫引進了英文維基百科的評級標準來評定各條目頁的情況,詳見 | 捷徑 WP:QUALITY 。就內容品質而言,評級的標準從「小作品」(剛開始撰寫的條目)、「初級」、「丙級」、「乙級」、然後接受正式審核後可得「優良條目」、「甲級」、跟「特色條目」。

你可以在條目的討論頁最前端,查閱此條目的評級狀況。大多數的維基專題會列哪些跟其專題相關的條目頁有獲評級。瀏覽維基百科各專題的頁面,從專體列表裡頭的小作品或初級條目開始進行編輯,是個很棒的切入點讓自己在維基百科上找到新東西編寫。


p. 18: article quality / additional resources

評估維基百科條目的品質

維基百科的各個條目頁之間的品質可能是天差地別;有許多品質很高的,但也有部分內容缺乏深度、不知所云、充滿偏見、或已經過時了。一般而言,高品質的條目包含以下幾個元素:

  • 簡單易懂的導言,讓人能輕易了解條目的梗概
  • 結構明確
  • 章節篇幅平衡
  • 觀點中立
  • 包含可靠文獻


更多關於條目品質的資訊可以參見以下「評估維基百科」(Evaluating Wikipedia,現僅有英文版)的系列解說手冊。

延伸閱讀

Evaluating Wikipedia: Tracing 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articles (評估維基百科:追蹤條目內容發展以及評估條目品質)

本手冊會說明一篇條目如何發展成形、好條目的元素、還有不佳的條目有哪些問題。

http://education.wikimedia.org/evaluating

Illustrating Wikipedia: A guide to contributing content to Wikimedia Commons (圖解維基百科:貢獻資料到維基共享資源)

這本手冊將會介紹維基共享資源,這個媒體共享資料庫是維基百科使用圖片的儲存處。除了說明維基共享資源為何以外,也會說明上傳檔案、使用檔案的方法,以及關於自由授權的基礎知識。

http://education.wikimedia.org/illustrating

Instructor Basics: How to use Wikipedia as a teaching tool (教師初階:如何拿維基百科來做教育工具)

本手冊提供了經典操作案例,讓教育者可以參考,讓學生可以加入維基百科,在學期中也能貢獻維基百科並融合課程的進度。

http://education.wikimedia.org/instructorbasics

p. 19: wiki markup cheatsheet

維基語法速查表

下列是一些公認在編輯的時候最常用到維基語法的文字格式實例。 有其他需要幫助者,參見 | 捷徑 H:MARKUP .

格式

輸入原始碼

顯示效果

斜體

''斜體文字''

粗體

'''粗體文字'''

章節段落

==標題文字==

Link to another Wikipedia page (Internal link)

[[德尼·迪德羅]]


使用不同文字顯示站內連結

站外連結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網站

無序列表

  • 维基百科
  • 百科全书

有序列表

  1. 空氣
  2. 陽光

寫有圖說的圖表

[[File:Example.jpg|thumb|圖說文字]]

圖說文字

簽名與時間標記 (用於討論頁)

~~~~

用戶名稱 (留言) 2014年3月15日 (六) 19:50 (UTC)

引用參考文獻

輸入原始碼

顯示效果

插入引用資料

頁面文字<ref>[http://example.org 範例網站], 更多文字</ref>。

頁面文字[1]

顯示引用腳註

<references />

1. ^ Example.org,更多信息。


p. 20: back cover / glossary

編輯摘要 / Edit summary

對於維基百科頁面編修的簡短解釋,這樣的文字資訊能夠幫助其他編輯志工了解條目內容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編修的原因。

開放授權 / Free license

意指公開版權的授權許可,讓作者以外的人在不限使用原因的規範之下,擁有自由的閱讀或引用其作品、重新製作或散佈作品的複本、對原作進行更動改作、或是發佈衍生性作品這類權利。維基百科--以及貢獻的所有志工--都使用開放授權的「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的模式來標示自己的授權方法。欲獲取更多資訊,請參見 | 捷徑 WP:CC-BY-SA 。

編輯歷史 / History

維基頁面的編輯紀錄,可以從頁面右上方的「檢視歷史」標籤,便可進入查閱每一筆的編輯記錄。我們可以比較任兩筆的不同時間點的歷史版本他們之間的版本差異(這個功能又被稱作 diff)。前一個時間點的版本是可以被回復的。

維基標記語法 / Markup

一種特別用來撰寫維基百科頁面格式的程式語言。第19頁的速查表有基本的語法概念,完整的語法介紹可參見| 捷徑 H:EDIT 。

通知 / Notification

出現在維基百科頁面頂部,告訴你有新訊息給你。如果你想要讓某個人知道你正寫給他看的訊息,你可以在討論頁中留下有他的簽名的訊息,這樣一來他就會被自動提醒通知 (Mention Notification) 了。

參數 / Parameter

一小串文字,跟其他文字之間以豎號 (「|」,通常輸入的方法是shift鍵加上在輸入鍵正上方的按鍵) 而區隔。參數是用來控制圖片、模版、或其他維基標記語法在頁面上的輸出效果。

小作品 / Stub

一篇仍顯短小,還沒完整演繹、有許多擴充機會的文章。為小作品添增資訊是新手進行維基百科編輯的一種好方法。

討論頁 / Talk page

提供條目頁或是其他維基頁面討論的頁面,你可以在此跟其他志工編輯探討如何為此頁面內容進行編修。

模版 / templates

讓某頁面能夠自動包含其他頁面的方法。想要知道怎麼使用模版,請參考 | 捷徑 H:T 了解基本的模版使用方法。

用戶頁 / User page

個人編輯志工的私人用戶頁面,這個頁面的是以「User:」開頭,接著個人編輯志工的用戶名稱。維基百科人能夠使用他們的用戶頁來分享像是他們個人的興趣、曾參與或計畫進行編修的條目、或其他與用戶個人相關的資訊。

維基共享資源 / Wikimedia Commons

提供維基百科和其他諸多圍紀站的媒體資源庫,你可以到此站,以開放授權的方式貢獻相片、圖表、影片、或是其他媒體檔案,以協助維基百科用文字以外的方式闡述知識。

維基百科人 / Wikipedian

協助建立維基百科之人。常見的同義詞有貢獻者、用戶、使用者、編輯、或是社群成員。

All images from Wikimedia Commons are under a CC BY-SA license or public domain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contained within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v.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CC-BY-SA) or any later version.

The trademarks and logos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and any other organization are not included under the terms of thi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kimedia Foundation, Wikipedia, Wikimedia Commons, MediaWiki, Wiktionary, Wikibooks, Wikidata, Wikisource, Wikinews, Wikiquote, Wikiversity, Wikivoyage, Wikispecies, and Meta-Wiki are pending trademark registration or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Wikimedia Foundation.

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的商标政策页,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Trademark_Policy。

更多关于我们的授权条款或商标政策的问题请电子邮件联系legal@wikimedia.org

由戴维·彼得(David Peters)设计,来自EXBROOK

Portraits of Wikipedians by Karen Sayre, Adam Novak, and Victor Grigas. CC BY-SA 3.0